top of page

亞洲大麻市場發展的主要挑戰

Updated: Feb 2

  1. 規章制度的阻礙法律和政府政策是亞洲大麻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2. 特定用途的大麻限制通常對於特定用途的大麻,例如藥品和食品,THC 含量都有上限,這使得萃取和分銷面臨挑戰。

  3. 娛樂用途的嚴格法規雖然商業和工業用大麻產業有增長跡象,但對成人用/娛樂用大麻的法規依然傳統且嚴格。

報告指出,亞洲公司、股東及相關利益者投資大麻行業時,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亞洲主要問題是各國政府希望將大麻嚴控在其下,並無興趣進一步了解商業潛力,只想確保沒有濫用問題發生。他們並未以商業角度探索大麻,這正是私營企業必須介入的地方。但目前亞洲政府缺乏跨部門合作,或需要成立大麻專題委員會進行調查研究並提交報告和建議。」——Stephan Moreels,Control Union 常務董事
(照片來源: www.latimes.com)
(照片來源: www.latimes.com)

泰國

泰國大麻產業主要面臨供應鏈與缺乏規劃的挑戰。從本地大麻農作物的發展不足,到進口大麻的流程過於冗長,再到種植知識和經驗的匱乏,這些問題阻礙了產業的進一步成長。正如泰國公共衛生部大麻合法政策顧問 Anunchai Assawamakin 博士所言:

「泰國大麻市場尚未建立完善的價格、成本與交易系統,這與現行的市場架構毫無一致性。」

此外,泰國民眾對大麻相關法規的理解依然模糊。儘管人們的價值觀正在逐漸改變,但對於何為合法、何為非法,以及如何區分大麻與漢麻的認識仍然不足。

在醫療層面,醫療專業人士(無論是現代醫學還是傳統醫學領域)必須參加並通過由泰國公共衛生部提供的「醫用大麻培訓計畫」(Medical Cannabis Training Programme),方可開具大麻處方。自2022年6月起,已有15,096位醫生完成該項培訓。

泰國政府法律制度的不成熟,以及民眾對大麻法律定位的困惑,導致大麻產品在黑市的銷售量有所增加。許多政策制定者、醫療專家及學術界對娛樂用大麻仍持反對態度。為此,泰國公共衛生部肩負著制定有效溝通策略的任務,目的是提升大眾對大麻與漢麻的認知,並加強對相關法律的理解。



印度

印度面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內部,包括法律架構、臨床研究的缺乏,以及各邦自行設定的法規不一致等問題。一位分析專家指出:

「目前不需要再進一步提升對大麻的認知,也無需再讓更多州政府參與。」

印度聯邦政府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地方分權制度,導致大麻法規在國家層面缺乏統一性,從而引發混亂。當產品的管控標準不一致時,運營商則會面臨後勤和合規問題。

除了法規混亂外,整體管理上也問題叢生。例如,部分持有合法種植執照的農民因無法獲得符合法規(0.3% THC 含量以下)的種子而無法開始耕種,而印度本地漢麻籽的 THC 含量通常介於 0.3%-0.5%之間。

印度的大麻企業投資者希望未來能夠建立完善的監管框架,同時推動醫用大麻知識的普及與發展,以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中國

中國對大麻素類產品實施的嚴格政策,導致該國在全球大麻行業中的發展停滯甚至倒退了數年。在醫用及成人用大麻的產業發展上,中國錯失了「社會正義」和稅收潛在收益的機會。

在 CBD 領域,從訂價角度來看,生產環節的嚴格監管削弱了中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儘管中國對大麻持嚴厲懲罰態度,但黑市和網絡平台上仍可見非法銷售的大麻產品。然而,這些產品缺乏品質管控,其價格也因無監管而差異巨大。

關鍵政策限制

2021年7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禁止在化妝品中添加 CBD,規定任何含有 CBD 提取物的產品均不得進口或銷售。此禁令被視為一項阻礙商機的決策,尤其是對於依賴大麻成分作為美容配方的品牌而言,造成了市場損失。然而,中國的漢麻和 CBD 產品在未來仍有可能出口到海外市場。許多原本看好亞洲市場的公司已陸續退出中國,因為難以滿足政府對 CBD 產品中「零 THC」的嚴苛要求。


韓國

韓國面臨的主要挑戰同樣集中於法規。許多公司試圖進入韓國大麻產業,但法律仍處於國會層面的討論階段,尚未有具體推動進展。韓國政府對大麻態度消極,並未積極支持相關產業的發展。

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未向公眾提供足夠的教育與資訊,導致政府層面嚴重缺乏支持。儘管消費者能在網絡上購買標示為 CBD 的產品,但事實上多數只是貼有 CBD 標籤的漢麻籽油,並非真正的 CBD。

來自政府的嚴厲抵制意味著大麻投資公司在韓國的操作空間極其有限。尤其是韓國目前仍禁止大麻的種植與萃取,這對產業發展形成了巨大阻力。


日本

日本保守的態度與嚴格的監控環境,依然是大麻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儘管年輕且更前衛的消費者對大麻產品的需求呈現增長趨勢,但由於大麻長期被視為毒品,其「汙名化」問題根深蒂固。此外,有關 CBD 副作用的負面報導頻繁,也導致日本厚生勞動省對 CBD 的相關事宜採取謹慎監控的態度。

在此背景下,日本接受大麻的速度顯得異常緩慢。短期內,在日本允許娛樂性大麻使用的可能性極低。


台灣

台灣對大麻的看法仍受一些過時的觀念、歧視與偏見影響。然而,今年稍早,司法部提出修改我國嚴格大麻法規的建議,試圖對「為自身使用」而非法種植少量大麻的案件進行區別處理。司法部建議,對於「自耕自用」的違法者,刑期應調整為一年以上至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隨著社會對大麻認知的逐漸提升,台灣合法化的呼聲日益增強。早在 2019 年,推動大麻合法化的團體 「綠色浪潮」 就在台北多個主要地區舉辦了大麻平權遊行,旨在提升民眾對大麻的正確認識。此外,他們發起聯署,呼籲政府將 THC 含量低於 0.3% 的大麻產品合法化,截至目前已收集超過 12,000 份簽名。

(照片來源: www.youtube.com,/watch?v=7BDrlAQejCM)
(照片來源: www.youtube.com,/watch?v=7BDrlAQejCM)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大麻產業最大的挑戰是政府對CBD產品支持的缺乏,再加上該國缺少當地的耕種,這直接影響產品的可及性和可用性。除此之外,馬來西亞在2020年的政治動盪也使得大麻合法化的腳步緩慢。一位分析師說道: 「人們此時對大麻有著很多的誤解。有些人出售漢麻籽油卻宣稱它有著醫用大麻的好處。因此,第一個需被重視的是教育。目前馬來西亞政府認為引進CBD產品將會是對大麻合法化最簡便的途徑,卻忽略了教育正確知識才是民眾所需之處。這個國家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正式的將CBD產品引入市場。」


為了抓住大麻產業可帶來的商機,馬來西亞政府應開始架設和實施有條理的大麻法規、考慮發放許可證,創造一個良好大麻產業的基礎。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