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麻歷史:從古代藥材到現代爭議
- iggypop
- Feb 18
- 4 min read
Updated: Feb 22
中國的大麻歷史可追溯至數千年前。近年來,考古發現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中國古代社會便開始種植大麻,並將其用於紡織、食物與藥物。
在甘肅、青海與新疆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來自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大麻種子與織物,證明大麻早已存在於早期農業社會。
新疆小河墓地(約公元前2500年) 出土的大麻花粉與遺骸顯示,早期人類可能將大麻用於宗教儀式與治療用途。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3000年)與龍山文化(公元前3000–1900年)**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麻纖維織物與繩索,顯示當時人類已普遍使用大麻作為生產工具與日常用品。此外,大麻種子亦被當作糧食來源,而其莖部則被用於製作漁網與麻布。

古代中國的大麻藥用記載
中國最早的藥典之一《神農本草經》(約公元前200年–公元100年)記載,大麻具有治療風濕、瘧疾、便秘與經痛的功效。傳說中的神農氏(約公元前2700年)被認為是最早發現大麻藥用價值的人之一。
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的醫學書籍中,大麻常被配合其他中草藥使用,作為治療多種疾病的藥方之一。
唐代(618–907年),文獻記載宮廷醫生曾使用大麻治療關節痛與精神疾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其醫學著作中提到大麻的止痛作用。
元代(1271–1368年) 的醫學書籍提到大麻可治療「百病」,但過量使用可能引發幻覺。
宋代(960–1279年),藥學書籍繼續記載大麻的藥用價值,使其在中醫藥理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麻在中國工業與文化中的應用
除醫藥用途外,大麻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重要的工業作物。早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公元9年),中國便開始使用大麻纖維製造紙張,對後世的書寫與記錄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大麻亦被廣泛應用於紡織業,尤其是在普通百姓的衣物製作中。由於其纖維堅韌耐用,大麻布成為當時平民的主要衣物原料。大麻油則被提煉出來用於烹飪與照明。
大麻使用的衰退與法律限制
儘管大麻在中國長期被視為實用作物,然而在清代(1644–1912年),隨著儒家思想對社會秩序的影響加深,對於藥物與興奮劑的態度趨於嚴格。儘管鴉片在**鴉片戰爭(1839–1860年)**中對中國社會造成巨大影響,大麻並未像鴉片那樣成為主要社會問題。
明清時期(1368–1912年),政府對鴉片進行嚴格管制,但對大麻的態度較為寬鬆,主要用於農業與工業。
1934年,國民政府頒布《鴉片及其他麻醉品條例》,首次將大麻列入受控藥物。
1949年後,中國政府將大麻與其他毒品一同禁止,並持續執行嚴格的禁毒政策。
當代中國的大麻法律狀況
目前,中國對大麻實施極為嚴格的法律管制,任何持有、販賣、種植大麻的行為均屬違法,並可面臨嚴厲刑罰。
持有與使用: 即使持有少量大麻,仍可被行政拘留並送往強制戒毒機構。
販賣與運輸: 販賣或運輸大麻可處以長期徒刑,甚至死刑。
種植: 非法種植大麻可被判處重刑。
CBD 產品: 雖然精神活性大麻非法,但中國在**工業大麻與CBD(大麻二酚)**市場上持相對開放態度。
中國大麻產業的發展
儘管對娛樂性大麻採取零容忍政策,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大麻生產國之一。
工業大麻種植: 中國生產全球近50%的工業大麻,主要用於紡織品、生物塑料與紙張製造。
CBD 出口: 雖然中國國內不允許銷售CBD產品,但中國企業大量出口CBD到北美與歐洲市場。
大麻藥物研發: 部分中國藥企正在研究基於大麻的藥物,用於止痛與癲癇治療,但此類藥物尚未在中國國內合法銷售。

(照片來源: www.medium.com)
未來展望與挑戰
儘管中國政府對娛樂性大麻的立場嚴格,但隨著全球醫療與工業大麻市場的擴張,中國在工業大麻與CBD產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然而,2021年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禁止化妝品使用CBD,顯示政府對大麻相關產品的監管趨於嚴格。
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包括:
工業大麻生產的進一步擴張,以滿足全球市場需求。
娛樂性大麻的管控持續加強,特別是在鄰國(如泰國)合法化的背景下。
對大麻衍生藥物的科學研究,或許為未來的醫療大麻政策提供依據。
結論
中國對大麻的態度經歷了數千年的變遷,從古代的醫藥與工業用途,到近代的全面禁令。雖然傳統中醫曾使用大麻,且古代工業依賴大麻纖維,但現代法規已幾乎完全禁止娛樂性與醫療用途。
然而,中國作為全球工業大麻與CBD的主要生產國,仍在全球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未來,政府政策、國際市場需求與科學研究的進展將決定中國在大麻產業中的發展方向。
參考資料
中國國家圖書館 - 《神農本草經》。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中國藥典
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UNODC)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