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全球大麻市場分析:跨越國界的產業競爭

Updated: Feb 2

隨著大麻市場的全球化發展,成本較低的國家正逐步成為富裕地區的主要供應商。本文將探討全球六大大麻市場的現況,包括美國、加拿大、南美洲、歐洲、非洲、澳洲及亞洲,並分析各區域的發展趨勢。

(照片來源: www.ritterspencer.com)
(照片來源: www.ritterspencer.com)

美國:法律限制與封閉的市場

美國的大麻市場雖然規模龐大,但因聯邦與州法律的衝突,導致市場運營受限。大麻在部分州合法化,但跨州攜帶仍然被禁止,這使得美國的市場高度封閉。儘管如此,一些企業如 Groff North America 已成功獲得美國藥品管理局(FDA)註冊,能夠合法進行跨州與國際貿易,但這類企業仍屬少數。


加拿大:出口大國,但受高成本與市場波動影響

加拿大的大麻出口市場發展迅速,是全球領先的大麻生產與出口國之一。然而,過去幾年的市場擴張過度,加上法規變動頻繁,使投資環境面臨挑戰。2019 年市場開始經歷調整,部分投資過度的企業退出,倖存者則成為產業龍頭,如 Canopy Growth Corporation。不過,加拿大的大麻生產成本遠高於新興市場,導致競爭力逐漸下降,未來可能面臨更嚴峻的國際競爭。


南美洲:氣候與成本優勢,成為全球大麻供應重鎮

南美洲擁有適合大麻種植的氣候,勞動與生產成本低廉,使其迅速成為全球大麻市場的重要供應地。

  • 烏拉圭:作為南美首個全面合法化大麻的國家,政府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吸引企業如 Fotmer Life Sciences 設廠。

  • 哥倫比亞:政府支持大麻產業,擁有多家國際上市公司,如 Clever Leaves 和 Khiron Life Sciences Corp,並成為歐盟市場的重要供應商。

隨著需求上升,南美洲將持續在全球市場中發揮關鍵作用。


歐洲:監管完善,市場快速增長

歐洲被視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大麻市場之一,許多國家正積極推動合法化,並成為全球重要的種植與出口基地。

  • 葡萄牙:目前是歐洲最大的大麻種植國與出口國,擁有 19 座生產設施,並吸引 Tilray Inc. 等跨國企業投資。2021 年出口量超過 30 噸,2022 年上半年即已超越此數據。

  • 德國、英國:成為歐洲市場的主要消費國,並逐步開放醫用與娛樂用大麻的法規。

未來幾年,歐洲市場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大麻產業重鎮,吸引國際資本湧入。


非洲:低成本優勢,成為新興供應鏈基地

南非與賴索托率先開放大麻市場,成為非洲大麻產業的中心。儘管 Canopy Growth 等企業曾在非洲投資失利,但當地的低成本優勢仍吸引來自歐盟、以色列與澳洲的企業。

  • 賴索托:擁有超過 70 家合法經營企業,其中 MG Health 和 Highlands Investments 兩家企業在當地設廠。

  • 摩洛哥:2021 年通過醫用大麻合法化法案,未來可能成為北非的大麻貿易中心。

隨著非洲市場的逐步成熟,預計將成為全球大麻供應鏈中不可忽視的角色。


澳洲:需求旺盛,成為進口大國

澳洲的大麻市場持續增長,但本地產量無法滿足需求,導致進口依賴度上升。目前,澳洲擁有國際企業如 Little Green Pharma,並積極發展本地生產。然而,由於市場需求過高,澳洲將成為主要的大麻進口國之一。

紐西蘭正在調整大麻法規,未來若放寬限制,可能會帶動澳洲與紐西蘭間的跨國貿易,進一步促進區域市場發展。


亞洲:泰國崛起,帶動區域市場發展

泰國在 2022 年進入全球大麻市場,以全球最低的生產成本吸引國際投資者。泰國的氣候條件與南美洲、非洲相似,適合大規模種植,使其迅速成為全球市場的新興競爭者。

  • 泰國:2022 年宣布全面開放家庭種植醫用大麻,並開始出口產品,市場成長快速。

  • 以色列:作為亞洲最早發展大麻產業的國家,以2.5 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居亞洲市場龍頭,並擁有 Tikun Olam 和 BOL Pharma 等知名企業。

隨著亞洲市場的興起,泰國與以色列將成為該區域的關鍵市場,帶動其他亞洲國家進一步發展。

全球大麻市場的未來趨勢

從低成本生產商的崛起到成熟市場的發展,大麻產業正加速全球化。

  1. 成本較低的國家(南美、非洲、泰國)將成為主要供應商,挑戰傳統大麻強國(加拿大、美國)。

  2. 歐洲市場崛起,預計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吸引國際企業進駐。

  3. 醫用大麻需求持續增長,各國政府逐步開放法規,以促進產業發展。

  4. 全球市場競爭激烈,企業需靈活應對法規變化,以維持市場優勢。


曾經預言的大麻綠色國際市場如今已成為現實,並正以更快速、更穩定的方式發展。未來,大麻產業將持續影響全球經濟,並成為新興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Comments


bottom of page